工程案例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成立于1995年9月22日,是當時全國第一家省級古建筑施工企業,也是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全國第一家園林古建筑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施工企業。
中國院子——向世界展示最美“中國式”
宅中有院,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閱。不亦快哉!
——林語堂
位于京城北中軸、以喬家大院等傳統晉商院落為范本締造的中國大院,歷經三年多時間打造而成,由大量專業工匠,依照傳統建筑理念,借鑒古典園林風格形式的打造的精品院落,不僅在建筑上采用了大量的磚雕、石雕和木雕,還結合了當代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打造的典型晉商大院風格建筑。
中國大院以明清晉商大院為藍本,集合曲陽石雕等眾多非遺匠人,以全系定制的臻材,締造19棟純手工中式大院。傳承和超越是中國大院的核心價值,傳承是把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繼承下去,超越是居住的打造上讓它適合于人文化、現代人的生活。
作為華夏文明源頭之一,山西擁有表里山河的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在漫長的冷兵器時代沒有遭受太多的戰火蹂躪,由此保留著全國75%的地上文物。從西周時期的平遙古城到肇建于北魏的云岡石窟,從李世民敕命擴建的晉祠到明清煊赫500年的晉商大院……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安寧、富庶的山西,是古典建筑和手工技藝保留相對完整的地域。此亦中國大院的開篇之作,囿定山西、選擇三晉文化集大成者——晉商大院之緣由。后續之作,中國大院將以徽派建筑、北京四合院為形制,繼續締造茹古涵今的大院群落。
立基于北中軸、清代皇家溫泉行宮旁,中國大院不僅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皆手工匠造,所有材質更從專門渠道定制,其帶給居者的不僅是簡單的心理滿足,更是中華傳統與精神通過建筑介質的傳承。建造中國大院,并非是興之所至或是簡單的情懷,更是一種尊重傳統、締造經典的自醒,是逐日自信、渴求本源的中國本土文化復興的必然趨勢。
在當下中國夢的踐行中,中國大院作為擎領者,出乎其類。大院中許多拴馬樁、石獅、照壁之類的文物級老物件,是走家串戶一點點收回來的。向大家展示中國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最原汁原味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東西。中國的豪宅有家族和歷史的傳承、有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蘊,絕不比國外歐美風格的別墅遜色。中國的別墅同樣可以作為優秀建筑的代表風格走出國門。中國大院對每座院落賦予不同的吉祥寓意,或富貴牡丹,或松鶴延年,或麒麟望月,以表達對家族繁盛、生活美滿的向往。同時,我們也希望選擇這個項目的人們能夠脫離鋼筋水泥的束縛,回歸曾經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般的大院文化。
為再現晉商大院磚雕的紛繁景象,中國大院由經驗超過30年的清徐、運城等磚雕手藝人匠心雕制:最普通的吻獸,熟練的工匠至少雕刻14天;院落的屋脊,工期最短也需四個月;大門入口處與常家莊園同規制的照壁,則耗費了16位手工藝人整整一年的心血。吻獸、麒麟形神兼備,凜凜生威;牡丹、石榴枝繁葉茂,呼之欲出……中國磚雕藝術的神韻與風韻在中國大院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相比于磚雕,木雕耗費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毫不遜色。一米的雀替,需要一位老工匠雕刻15天,而中國大院每座院落雀替數量最少27塊;大門門楣上4米的掛落,6位參與主創的老工匠在不出任何紕漏的情況下連續雕刻45天。石雕取材于山西中條山青石。青石因無污染、耐磨、耐風化等優點,自古就是上等雕刻石質。每一塊青石在雕刻之前,都必須經過打制成形、隨形找平、細加工找平、調整邊棱、再次找平、用砂或石加水打磨等工序,每道工序都耗時數天。在中國大院,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單層柱礎,工期也需兩個月,而那些結構復雜的多層柱礎,所費更是驚人。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塊木雕都是匠人們精心打造的作品,他們打造作品時的“胸有成竹”令人驚訝,并沒有現成的圖紙,卻能夠與要求幾乎不差分毫。
民間的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智慧,是工業化生產不可替代的,純手工工藝的價值也遠遠大于批量的工業制造品。現在一些匠人的手藝已面臨失傳的危機,所以我們有計劃請這些老師傅培訓一批新人,希望培養一些既掌握古典建筑藝術,也了解現在的科學技術的人,為未來項目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將這些手藝更好更久的傳承下去。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參與建設的中國大院延承傳統的匠人營國精神,聚合土作、磚作、木作等八大作名匠,締造山西、徽派、北京等不同建筑風格與主題的手工大院,為當代中國提供一處承載院落文化和經典技藝保護的引領巨著。